广州新增人口都去哪了?地铁数据告诉你答案
买房人永远要关心一个问题:一个城市的新增人口到底都去哪了?
这个问题的答案,关乎城市格局的变迁,也关乎房价背后的底层逻辑。
近日,广州地铁集团发布最新年报,从中可以找到一些有意思的数据,让人窥探到过去十年广州城市发展的变迁逻辑。
01
广州地铁客流量,10年翻三倍
大家可以先感受以下数据:
2010年广州常住人口1270万人,到2020年达到1868万,10年人口增长598万。
2010年广州地铁总客流量11.81亿人次,2019年总客流量达到33.06亿人次,10年翻了三倍。
2020年底,广州地铁里程居全国第三,达到531.1公里,地铁出行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的57%,比上一年提升3个百分点。
2020年,广州地铁总客运量24.13亿人次,居全国第二,日均客运量659.16万人次,客流强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。
可见,广州地铁已经深入市民的日常生活,日渐成为2000万广州人的主流出行方式,地铁客流大数据反映出的信息也越来越完整和真实。
下面是广州地铁目前在建线路进度情况一览:
02
哪些线路和站点最繁忙?
首先来看看广州各地铁线路的客流量排名:
数据显示,广州最繁忙的三条线路分别为2号线、3号线、5号线。三号线这次之所以屈居第二,是因为把机场线(三号线北延段)分开统计了,如果加上北延段,三号线仍然是宇宙第一挤的地铁。
如果不考虑疫情因素,在常态情况下(2019年数据),各线路的日均客流量为:2号线(143万人次)、3号线(132万人次)、5号线(118万人次)、1号线(101万人次)、3号线北延线(87万人次)、6号线(87万人次)、8号线(63万人次)。
以下是广州客流量排名前十的地铁站:
目前,广州地铁最繁忙的三大站点为体育西路、珠江新城、嘉禾望岗。常态情况(2019年数据)下,它们的日均客流量分别为55.7万人次、40万人次、38万人次、34万人次、29万人次。
三个最繁忙的站点各有特色,体育西路站是整个广州的商业活动中心,那里有天河城、天环、正佳等购物中心;珠江新城是整个广州的商务中心,嘉禾望岗是一个三轨汇聚的超级换乘车站。
广州最繁忙的十大车站,有5个位于三号线,4个位于二号线,3个位于五号线,3个位于8号线上。
03
地铁客流的“东升西落”
如果把2020年的数据和2015年的数据做一下对比,就能粗略判断出广州客流在空间分布上的趋势。
以下是2015年、2019年、2020年日均客运量最高的10个地铁站:
2015年,十大车站中有4个在越秀,3个在天河,2个在海珠,1个在白云。
2019年,燕塘取代杨箕晋级前10,十大车站中有3个在越秀,4个在天河,2个在海珠,1个在白云。
2020年,万胜围取代海珠海珠广场晋级前十,十大车站中只剩2个在越秀,4个在天河,3个在海珠,1个在白云。
换个角度来说,2015年 ,十大车站中,有6个在广州大道以西,4个在广州大道以东。而到2020年,十大车站中,只有4个在广州大道以西,6个在广州大道以东。
不仅如此,位于广州大道以西的三个车站,公园前、海珠广场、昌岗的日均客流量均出现负增长情况。从2015到2019,公园前的日均客流量减少2.07万人次,海珠广场、昌岗均减少0.27万人次。另外一个站广州火车站,客流量虽然为正增长,但增幅也很小。
相反,位于广州大道以东的六个车站,均出现大幅增长。特别是珠江新城,日均客流量日均增幅超过30%,宇宙中心仍在剧烈膨胀。
所以,从十大车站的演变来看,广州地铁客流呈现出“东升西落”的态势,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州新增人口的流向。
现在,你感受到“东进”这两个字的力量了吗?很多时候,城市战略真的不是说说而已,因为它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方向,也就决定了财富分配的空间逻辑。
大家知道,政府手上的资源是有限的,不可能像胡椒面一样均衡发力,必须集中大量才能办大事。在此意义上,论述“城市战略”的每一字,都是一字千金。
不过,正所谓“30年河东、30年河西”,广州现在的主旋律是“老城市新活力”,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,相信西部片区的人口吸引力会显著增加,广州人口流向的“东升西落”态势会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。
04
天河的「统治力」仍在增强
再来看看过去十年,广州地铁各线路日均客流量变化:
从增量来看,近10年来,广州地铁5号线客流的增量最大,日均客流量增加了65.88万人次;增量排第二的是3号线,增加了62.24万人次;第三,是2号线增加了61.51万人次;其次是3号线北延线增加了54.17万人次;广佛线增加了42.91万人次。
从增幅来看,日均客流量增长最好的是广佛线,增长了424%,其次APM线增长318%,4号线增长了231.5%,3号线北延线增长164%,5号线增长了125.4%,3号线增长了89.48%。
总的来说,凡是“外围区+天河”的线路,增长都比较迅猛,所以3号线、三号线北延段、5号线、6号线的增幅都比较大。相比而言,一号线虽然也连接了天河,但途径的是荔湾和越秀两个老城区,而不是外围新城,从2015年开始,一号线的客流量每年都是负增长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?
我认为原因有两个,一是天河的虹吸效应仍在增强。2010年,天河区占全市GDP比重为17.1%,2020年这一比重为21.23%,足足升了4个百分点。
如果看首位度(第一经济大区和第二大区的GDP比值),天河就更恐怖了。2010年,天河区的首位度是1.1,而到2020年,天河区的首位度升至1.45,这是非常非常难的。
要知道,最近这十年,广州大部分区都在“开疆拓土”,而天河的新增建设用地少之又少,经济增长几乎完全靠存量用地。
另一方面,看广州地铁的最新规划图,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几乎所有外围区的地铁,都是朝着天河区的方向修建,天河作为广州地铁网线的绝对中心越来越明显。
例如,18号线(南沙快线)的目的地是广州东站,21号线(增城线)的目的地是天河公园,13号线(新塘线)的目的地是珠江新城,14号线(从化线)的目的地是紧邻天河的嘉禾望岗,6号线(萝岗线)也从天河区穿越而过。
另外,开通已十年之久的4号线(南沙慢线)的目的地是天河东的黄村,3号线(番禺线)的目的地是天河客运站,三号线北延段(花都线)的目的地是体育西,而APM线则直接是天河CBD的专线。
之前,我还写过一篇文章,标题叫做《天河还将「统治」广州多少年?》,专门论述过天河在广州的“统治力“。
05
东进略胜南拓一筹
东进南拓,一直是广州发展的主旋律,那么这两个方向,到底谁更厉害呢?
我们先来简单粗暴地做一个统计,把目前已开通的15条地铁,分成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两个大类。
南北走向的共有6条线路,分别是2号线、3号线、3北线(机场线)、4号线、14号线、APM线,2020年这6条线路日均客流量加起来是297.12万人次。
东西走向的共有9条线,分别是1号线、5号线、6号线、7号线、8号线、9号线、广佛线、13号线、21号线,2020年这9条线路日均客流量加起来是362.04万人次。
对比来看,东西向的客流总量比南北向多了64.92万人次,如果扣除广佛线的话,东西向的客流总量仍比南北向多了24.63万人次。
有人可能会说,2020年有疫情因素,不能反映常态情况。那么2019年的数据是怎样呢?所有东西向地铁的日均客流量加起来是476.09万人次,所有南北向地铁的日均客流量加起来是429.63万人次。
也就是说,常态情况的2019年,东西向的日均客流总量比南北向仍然多了46万,而到2020年,这一差距被拉大到64.92万人次。
从地铁客流的分布来看,东进略胜南拓一筹,再加上前面提到的TOP10地铁站的洗牌,可以大致揣测,广州最近几年的新增人口去往东部的比南部可能更多。
不过,广州南北向的地铁还没有饱和,等到三号线延长线、18号线、22号线全部开通之后,相信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差距会缩小。(本文编辑/小鱼)
(编者注:本次推文封面图片的作者为“梦想飞行家”)